打开微信扫一扫
(撰稿:王兴兰 初审:李怀阳 终 审:邹玉泉 )
2025年9月2日,信息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、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专业教研室、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教研室、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教研室在1304教室联合召开第1周教研会议。会议由王兴兰老师主持,全体教研室成员参加,围绕教学质量提升、教学模式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奠定基础。
首先,各教研室教师结合开学教学检查反馈意见,以课堂教学“四个一”(互动、作品、互教、检测)实施情况为核心开展自我反思与集体交流。教师们结合自身授课案例,积极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:一方面,授课老师通过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等互动形式,有效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度;另一方面,“检测”环节的时效性与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上仍有提升空间。经集体研讨,参会教师就“检测”环节优化与学生能力培养形成共识:明确提出可充分依托学校现有“学堂云”“长江雨课堂”两大教学平台,推动课堂检测与学生分享环节深度融合,实现“以测促学、以讲提能”的双重目标。
其次,李怀阳主任针对课堂教学“四个一”实施要点、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及优化方向进行指导。他强调,“四个一” 教学模式并非机械的流程设计,需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、教学内容为根本、学生发展为中心。在“互动”环节,要避免形式化交流,需设计与知识点紧密关联的探究性问题;“作品”环节需注重分层设计,兼顾不同基础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;“互教” 环节要搭建清晰的展示与点评框架,让学生在互助中深化理解;“检测”环节需及时反馈结果,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。同时,李主任明确后续推进要求:各教师需在教案中细化“四个一”实施步骤,教研室将通过定期听课、教案检查等方式,确保该模式落地见效,最终达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就业竞争力增强的核心目标。
最后,邹玉泉主任总结提出,新学期教学工作需以“提质增效”为核心,全体授课教师需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:一是主动转变教学观念,打破传统“教师主导”的教学惯性,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,构建“学生主体、教师引导”的新型教学模式;二是加强教学能力自我提升,鼓励年轻教师多听老教师、骨干教师的示范课,学习优秀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经验,同时养成课后反思习惯,持续优化教学设计,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。
通过本次教研会议,全体教师围绕课堂教学“四个一”模式,结合开学教学检查反馈完成深度反思,明确优化“检测”与学生“分享”环节的举措。会议不仅凝聚了教学共识、明晰了实践路径,更强化了各教研室间的协同联动,为新学期教学质量提升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筑牢了基础。